[活出框架] 沖繩我去第二次了, 第一次去看了海豚表演, 看完了, 拍拍手, 沒啥太大的感覺. 第二次因為幫公司報了團, 所以理所當然又去了海生館, 又看了一次海豚表演. 而這一次, 因為看過了, 所以有點像是用了局外人的角度去看這個表驗, 感觸也多了一點. 大家都說拒絕看海豚表演, 因為他們很可憐, 被困在那個泳池內, 一輩子沒有自由. 而從我PO的這張照片看來, 這是一副多麽諷刺的畫面. 海豚用盡全力的在表演, 為了就是那一頓飯, 而在岸邊的訓練師, 努力著陪海豚載歌載舞, 不也就是為了那份薪水, 吃那一頓飯? 海豚活在被人們框住的世界時, 大部份的人們, 不也都活在一個被世俗跟體制框住的世界? 上幼稚園, 小學 ,中學, 大學, 畢業後要找份工作, 結婚, 生子, 為了薪水做到死, 退休, 養老? 這邊有一份很噁心的數據, 2016年的6月3號, 美國的Department of State 發佈了一份聲明說美國現在有113,431,943份有效護照. 代表著36%的美國人有護照. 這也代表著, 美國有64%的人, 從來沒有離開美國過. 這還是美國誒, 一個這麼文明的國家. 更別說其他落後的國家了. 而這些從來沒有走出框框的人, 他們腦中得到的資訊, 基本上都是世俗跟體制餵給他們的. 當海豚的腦子內只有水族館時,…
Author: Tony
購物詐騙騙很大
近期來Facebook 上的購物詐騙騙很大, 收到濫貨, 空包裹後找不到商家退款的故事天天都在發生 我常常看到很多老闆一直期望政府能做些什麼, 剛剛又看到了一個什麼連署, 不過說真的我心裡只有一個想法 今天從地球村的角度來看, 政府根本不可能管的到. 今天平台(Facebook)是國外的, 網站架國外, 如果今天一個詐騙網站換用line, 或是買簡訊導流量, 結果會一樣. 跟fb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唯一能夠阻止東西進來, 把關, 大概只能從物流著手, 只要物流公司願意審核, 拒絕跟境外公司或是台灣沒註冊的公司合作, 才有可能會防止詐騙. 但是你叫物流公司有錢不賺嗎, 也不可能, 反正他們覺得根本不甘他們的事. 這一題基本上就是無解. 除非貨到付款這個付費模式徹底從台灣消失. 因為信用卡的話可以做chargeback, 一個商家如果太多chargeback 資金會凍結. MID 會失效 目前台灣電商真正能做的就是去研究詐騙網站, 瞭解為什麼人家可以賣這麼好, 把好的學起來然後用地頭蛇的優勢打敗對方. 真的不用指望政府了 #think_globally https://lihi.biz/MCADQ
保母老闆 vs 慣老闆
我很害怕請新員工, 每次請新人我都會猶豫很久. 因為我認為, 身為一個小小的領導人, 在我們團隊內, 不管是合夥人, 員工, 甚至他們的家人, 都會成為我責任的一部份. 今天公司的好壞, 影響的不是只有我個人, 而是公司內的每一個人, 甚至他們的家人. 所以每次請人前, 我都會很保守很保守的評估公司狀況, 才會決定要不要多請人. 這部分我真的非常非常的龜. 而每個人一旦進了我們公司, 我們就是毫無保留的挺. 今天家裡有狀況, 幾週無法工作, 沒關係, 大家分擔著扛 今天網站上線沒檢查, 廣告噴了幾萬0單, 沒關係, 錢再賺就有 今天程式上線有bug, 上了秒噴幾萬, 沒關係, 之後注意點就好 今天因某些疏失, 導致百萬營業額瞬間蒸發, 沒關係, 大家努力處理好我去道歉就好. 今天公司多賺了錢, 我們獎金就多發一點, 今天公司少賺了, 我們當然也沒再扣薪水 我覺得這些是一個身為領導人應該對員工付的責任. 他們做錯事, 只要不出人命, 我們扛一下, 沒有問題. 可是, 今天當我們對員工們負責, 而員工們卻不願意對他們的工作內容負起責任時. 這時候有些很負面, 很慣老闆的思維就會一點一滴的開始植入我腦海裡 我為什麼要對他們負責? 公司多賺的錢為什麼要跟他們分? 他們做錯事我為什麼要幫他們道歉? 他們家裡有事, 甘我屁事?…
商業的最終目的叫獲利
這世界上所有的公司跟商業行為, 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 叫做[獲利] 就算是非營利機構, 也必須要有獲利模式才能生存 (燒投資人錢的商業模式就不要拿出來談了) 如果今天廠商包出去給部落客的東西, 到最後沒有辦法[獲利]的話, 請問各位覺得這個合作能維持多久? 為什麼越來越多公司走效益導向, 很簡單啊, 因為營運跟決策者很清楚他們的[最終目的] 在哪裡. 我並沒有說部落客沒用, 只是太多部落客太高估了自己影響力, 報出來的價格不成正比, 然後同一筆錢花在別的地方有更大的效益. 何謂效應? 我們這些操盤手從數據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連網紅直播, 17春酒, 路跑贊助這種沒直接關聯的活動都能夠反應到營業額上了, 難道各位真的天真的覺得部落客的效應我們會看不到嗎….. https://www.facebook.com/tony.tsai/posts/10158705676175352 #感覺很多人不知道 #商業行為的最終目的是啥 #發錢出去做公益給人燒嗎 https://lihi.biz/dxHYs
部落客的行情
詢問了幾間經紀公司/經紀人, 發現部落客的行情只有幾個字可以形容. 真他媽的有夠亂. 價格從8百到8萬一篇的都有. 如果你是部落客, 以下的發文請不要帶著玻璃心看. =========== 難道現在的部落客都不知道, 今天的網路世界, 90%的部落格除了SEO以外, 已經沒有什麼其他的功能了嗎? 而且新產品跟品牌佈局只要做對了, 根本用不到很有名的部落客. 只要部落格不要太新, 有個5~8篇被google收錄過的文章. seo 基本上隨便閉眼睛亂做都能把新產品品牌推上第一頁. 在2015年的時候, Facebook 的流量就已經超越Google. (看圖) 而且在社群平台演算法越來越精準, 越來越保護自家平台的情況下, 社群平台給外部網站的權重跟觸及越來越低, 這時候大部份的部落格就真的他媽的只剩下SEO功能了. 一堆粉絲頁有實際粉絲數, 後台有粉絲受眾報告, 業配文, 直播, 錄影, 一篇也不過幾千塊. 幾十萬粉絲的也不過上萬. 講個更直接明白的. 我以前聯播網廣告費一天花4萬~5萬, 然後進來的流量品質是好的, 可以轉換, 沒啥垃圾的 現在聯播網充斥著內容農場的廢物流量, 把這堆拔掉的話, 同樣的下法, 一天花不到1萬5, 而且進來的流量還不是部落格喔, 大部份都還是權威跟新聞網站. 聯播網的品質 = 外部網站跟google 搜尋下來後的品質 (大部份部落格跟內容網站的獲利方式是聯播網) 部落格平台, 進來的流量有多爛我就更不想提了. 當你用 adwords一個這麼先進的廣告平台去做針對, 然後進來的流量品質還每況愈下的時候, 你跟我說部落格po文的流量品質很好? 當我是白痴妮?…
用人性解讀數據
剛剛新手村有人問了一個問題 廣告1天花10萬跟10天花1萬有什麼差別 結果看到大家給的都是什麼觸及, 優化, CPC, CPA的答案 其實用人性去看這個問題的話答案只有一個 對你產品有興趣會購買的人不見得今天會上線, 就算他今天上線了你也不見得馬上競標的到他的廣告版位, 所以分開打才有機會觸及到更多的人 #如果不懂用人性去解讀數據 #知道一堆名詞跟邏輯也是枉然 https://lihi.biz/t61PN
100%提高客單價的產品加購的方法
兩件事, 一個狀態. ============ 在國外的群組看到一個印度人貼了一個不需要測試, 100%會提高客單價的產品加購的方法. (看圖) 沃草, 這印度人簡直是他媽的天才. 準備整理一下做到系統上讓廠商們去玩 ============ 同時看到了一個可能可以讓廣告CPA更穩定, 產品週期更長的方法, 不過我最近基本上已經不把新接收到的fb廣告知識放到個人版上來了, 因為台灣的網路廣告媒體真的太少 (同時市場小), 然後PO出來一堆人一窩蜂的測試跟廝殺後, 新發現的生存空間馬上就會被塞滿. 廣告新知識以後只PO到私人群組給系統商. 個人FB板以後大該只會有營運文, 技術文, 心靈雞湯文跟超級白爛文. 如果你想看的是什麼fb廣告祕技的話, sorry, 沒惹~ https://lihi.biz/QPJR3
成長的關鍵
成長的關鍵 我很喜歡德州撲克, 也在這個圈子內認識了很多人. 這個圈子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就是輸錢的人永遠不覺得自己的打法有問題, 輸了永遠都有理由. 但是有趣的是, 7~8年下來, 贏錢的永遠是那些人, 很多人輸錢輸到跑路了都還不願意承認自己觀念錯誤跟面對問題. 每次比賽結束後, 我們幾個朋友都會聚在一起檢討手牌. 通常在檢討時, 總是會有那麼一兩個玩家, 自信滿滿地說, 他覺得他整場比賽都沒有打錯牌, 只是運氣不太好. 這時候我都會笑笑的說, 你覺得你沒有打錯牌, 是因為就算你錯了, 你也不見得會知道. 然後你前面的錯, 會骨牌效應的導致後面的出局. 而當你真的意會到你錯的時後, 通常都已經是非常嚴重的錯誤了. 這個遊戲, 很清楚的顯示了人性上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就是人, 永遠看不到(或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問題跟缺點在哪裡. 成長的關鍵, 就在於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還有認清事實 別人可以一個月輕輕鬆鬆幾百萬營業額, 你做得要死要活就是做不到, 為什麼? 別人可以很簡單的認識女生交到女朋友. 你努力努力再努力, 還是單身, 原因何在? 別人比賽三不五時就拿個冠軍, 你比賽打了又打, 就是一個冠軍都沒有, 難道你運氣真的這麼倒? 問題就在於, 很多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問題點在哪裡. 要看到問題, 說難不難, 說簡單也不簡單. 有多簡單? 只要你願意放下身段, 專心聆聽周圍的聲音, 尤其是強者的聲音, 通常問題就會一一浮現. 有多困難? 難就難在你要承認別人比你強, 然後聽到強者的意見後要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錯誤跟問題,…
購物心態 vs 購物車系統
購物心態 vs 購物車系統 撇開購物車系統後台功能不談, 純講前端網頁型態的話, 到底一頁式網站好, 還是傳統的購物車型態好? 這是我很常遇到的問題. 說真的, 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一切都得看你的品牌成熟度還有產品屬性 人的購物心態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為了購物而購物, 另一種是因為對某樣產品有興趣而購物 為了購物而購物這種流量, 通常進來網站心裡大該都已經有個基本的期望值. 比如說他知道進來就是要買3C產品, 某個品牌的化妝品, 某個牌子或是某個類型的衣服. 然後通常搭配這種流量形態的行銷模式大部份就是促銷, 周年慶, 全館買X送Y, 全館XX折之類的. 這種流量通常需要給他看越多品牌產品越好, 甚至同屬性但是多種不同品牌的商品. 看越多逛越久買的機會越大, 買的越多. 如果你的產品是這種類型的, 適合你的購物車就會是shopline, meepshop, opencart 這一類比較傳統型態的購物車. 換到實體模式的話大該就是costco, 全聯, 家樂福這樣的賣場. 基本上會去這些賣場的人心裡已經有個期望值他們會看到哪一類型的東西. 另一種購物形態就是因為對某一樣產品有興趣而被吸引進來網站的流量. 這種流量是因為一樣產品而進來的, 這時後你的購物車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他把專注力全部投放在這一樣商品上, 徹底的介紹這產品, 不能讓他分心. 一頁式網站對這種流量就非常的有效率. 網頁上沒有其他產品跟有的沒的文宣來擾亂對產品有興趣的人, 專注介紹主產品, 一條路線的購物型態, 進而達到轉換.換到實體的模式的話大該就是你看到一樣商品, 進去後有一個業務(一頁式網站) 專注地為你做介紹, 推銷, 而你走的時候通常就是帶走個主商品跟一些週邊配件. 還有另一個購物車型態決策的關鍵, 就是品牌的成熟度. 早期沒人認識你的品牌, 你可能做全館促銷也不會有人鳥你. 這時候拉幾樣主力產品出來用一頁式的形態來做銷售,…
產品的週期的感觸
產品操作久了, 總是會有些心得, 尤其是對產品的週期跟廣告費的起伏, 感觸特別的深. 早期是從聯盟行銷出來的, 在那個世界裡, 素材, 文案跟網頁的抄襲, 非常非常嚴重, 只要有某個產品廣告在某個流量平台上超過兩週, 馬上會被最少10組人馬抄襲, 然後你的獲利馬上會被大家瓜分掉. 也因為這樣, 在那個世界的行銷超人, 都具備著一個很基本的能力, 就是在最短的時間, 放大放大再放大的把一個產品在市場上用最快的速度洗乾. 後來轉型做品牌了, 這個習慣我還是沒改掉, 遇到一個賣得動, 數據好的商品, 我第一個反應就是要把它放大, 把市場洗乾, 可是自己做品牌時, 就會有庫存跟工廠交期的問題, 所以很多時候, 就被強迫要緩下來, 用廣告預算來控制庫存. 一段時間下來, 我發現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就是今天如果我用[正確]的廣告預算, 來磨一個產品時, 反而可以讓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更持久. 我下面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今天一隻產品廣告預算開一天5萬, ROI平均在4, 20萬一天的營業額, 然後可以跑兩個月, 300萬廣告費帶進1200萬營業額 但是如果廣告預算只開一天3萬, ROI 平均會到6, 18萬一天的營業額, 然後可以跑三個月, 180萬廣告費帶進1600萬營業額 為什麼預算開大ROI會掉, 因為當廣告預算大到一個程度而受眾人數不夠廣的時候, 會很容易達到一個邊際效應遞減的狀況. 從廣告上的角度去解釋, 就有點像是假設你今天預算3萬, 廣告平台拉出了可能會買你產品的受眾, 然後你的預算剛好每個人一天看一次, 但是當你預算超過三萬, 多的廣告費沒有地方去的時候, 廣告平台就會再拉出這些可能會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