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頁Chatbot 要做成FAQ型態, 如果靠抓關鍵字然後用機器人當客服只會造成悲劇, 因為你永遠沒有辦法預測對方會用什麼字眼來問問題 想看”我認為”比較正確的機器人用法, 我在 Lihi 粉絲頁上有做一個簡單的. 想看的人可以私訊那邊的客服
Category: 顧客心態
發簡訊的小眉角
[發簡訊的小眉角] 在等要回萬華的火車, 沒事做就來發點有用的東西, 希望可以看起來好像聰明一點, 刷掉下午幹的智障事 重點開始~ 很多時候行銷好壞都藏在小細節內, 真的就看你有沒有去注意跟優化而已. 通常在發簡訊時如果有帶網址的話, 會有以下三種狀況 第一種看不到網址, 然後會問你要不要預覽, 那個大框框可以點, 點了網站會打開 (圖1) 第二種可以看到完整網址, 可以點, 然後不會問你要不要預覽(圖2) 第三種看得到網址, 不能點, 也沒有預覽, 整個悲劇(圖3) 這三種的差別就在於 第一個網址前面有加上 https:// 第二個網址前面沒有 至於第三種為什麼會這樣說真的我不太清楚, 不過我覺得跟發送簡訊時所用的平台還有設定有關 我個人偏向第二種, 因為可以看到網址, 網址藍色的, 看了就知道可以點, 也增加了一點想要點點看的神秘感, 整體看起來也乾淨整齊 第一種我覺得看起來很亂, 而且要嘛就點不然就不點, 那個預覽我個人覺得沒太大意義, 除非簡訊內容的文案真的很爛才會有預覽的需求 Anyways, 用哪一種其實還是在於個人, 兩種的差異就在於有沒有那個 https, 至於第三種真的就是悲劇. 發大量簡訊前, 記得先發個一兩封給自己, 確定使用者收到時看到的簡訊是你想要表達的樣子 很多時候什麼點擊率, 開信率, 開箱率, 開心不開心, 頭頂綠不綠, 就真的看你有沒有用心注意這種小細節 #魔鬼藏在細節裡 https://lihi.biz/ree4w
客服的重要
軟體服務要做好其實有幾個很重要的點 當然如果是做像電商系統這種大型的軟體服務, 銀彈要夠, 不然就是做這種類似短網址, 水不深, 成本低, 但是大家都能抄來抄去的小工具. 但是要做好最重要的點在於 1. 這個服務有解決自己本身的問題 2. 決策者一定要自己下去回客服 對, 沒錯, 電商系統早期的客服, 都是我在做 對, 沒錯, lihi 短網址現在的客服 99%都我在回 這部分實在太重要到我不敢給其他人做. 客服上的每一個抱怨, 都代表著你服務上可以進步的地方 客服上的每一個問題, 都代表著你服務上可以優化的地方 客服內的每一個不方便, 都代表著你服務未來要走的方向 好手硬大剛剛說了一點很重要, 水不深的軟體服務就是看誰能把實務上做好誰就能突出. 也因為這樣所以我不太看別人在幹嘛, 我們一切以使用者為導向在做開發 lihi短網址營運到現在10個月 付費訂閱開始到現在2個月 非常感謝每一個來我們粉絲頁回報問題, 提供意見跟抱怨的使用者, 我收集了非常多未來的方向, 我們會慢慢做出來 非常感謝我們沒封鎖任何功能就願意付費的第一批使用者, 也因為這樣做下去才覺得更有意義, 我絕對會讓你們付的第一筆錢物超所值 #這邊特別謝謝shopping99的老公 #因為就你毛最多 #害我們改很大 #客服的重要 #很多決策者不知道 #電商也是如此 #growth_hacking Https://lihi.io https://lihi.biz/w6fLU
廠商優化報告分享
廠商產優化報告, 看了很多廣告, 素材, 頁面, 文案, 很多問題真的是大到不知道該如何說起, 系統部份就不講了, 這是對內的. 至於對外可以講的, 就是廣告行銷的問題了. 有些人廣告重點放在折扣碼, 優惠卷, 購物金, 免運 有些人廣告重點放在活動名義, 像中秋節, 周年慶, 開學折扣 有些人廣告重點放在全館XXXXXX 我都會問廠商們幾個問題 你們有聽過瑞絲別拉這品牌嗎? 大家都說沒有~ 所以你也不知道他們產品是啥, 優點有啥, 是吧? 大家都說不知道 最後一個問題, 瑞絲別拉今天送你折扣碼, 優惠卷, 購物金, 弄週年慶, 開學折扣, 你會有興趣嗎? 大家的答案真的都很一致, 通通都回答不會 那你他媽的為什麼會想要這樣打廣告做行銷呢?????????? 優惠卷, 折扣碼, 購物金, 周年慶, 全館優惠, 這些行銷手段是平台跟眾所皆知的大品牌在用的. 今天一個經營沒超過5年, 購買過的客戶沒超過10萬人的品牌, 我連你賣啥都不知道, 我管你折扣給我多少, 用這種方式做行銷, 真的有用嗎? 有啦, 可以用在再行銷跟回頭客上~ Anyways, 做電商的各位大老闆小老闆, 好好想想你的品牌現在在哪一個階段, 認真做好那一個階段該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一個還沒長大的小品牌想去模仿跟做大品牌的事,…
把人性融入操作
前幾天跟少爺去釣魚 少爺: 我整個架構都弄好了, 可是感覺還是有些盲點, RT好像少了什麼轉單不怎樣 我: 通常你看完東西不買的原因是什麼? 少爺: 不確定東西好不好, 想再確認一下產品品質, 想知道別人使用心得, 想看一點評價 我: 還不趕快感謝我? 少爺: 懂了 #把人性融入操作 https://lihi.biz/dWi40
SEO標題跟描述如何寫
網站頁面的 SEO 標題跟描述到底怎麼寫跟設定才正確? 技術上的說法就是不能超過多少字, 關鍵字要出現幾次blah blah blah 正確的做法是你他媽要寫一個人家搜尋後看到了會想要點的文案啦, 不然排一排沒人點不就排心酸的? 文案=過濾器, 廣告, EDM, SEO, 傳單, 不管在哪都一樣, 搞技術之前請先注重本質 https://lihi.biz/ym5m3
網站的本質
太著重於站內SEO時往往會把網站製作成偏向於給搜尋引擎看的. 但是網站的本質是做給人看的, 所以當一個SEO的條件會影響到本質的時候, 我的選擇就是跳過….. 舉個簡單的例子, 爆橘的頁面seo做得很好, 該有的H1, meta, social signal分享按鈕等等該有的都有 但是手機這樣的呈現模式, 進去後先被標題填滿整個螢幕, 看不到產品情境看不到產品圖, 真的適合購物型網站嗎? 非購物導向的話還無所謂, 人家只是來看內容的, 如果是購物導向的話, 進去後above the fold弄這樣, 只好bye bye轉換率了~ #注重本質 #站內SEO為的是方便被index #被index不代表一定會被排名 #結構簡單爬蟲好爬就好 #外連才是重點RRRRRR https://lihi.biz/87lDY
官網首頁的功能
[官網首頁的功能] 最近一年收了不少系統客戶, 我們公司除了提供系統外, 其他做最多的就是幫他們做流程還有營運上的優化跟建議. 優化的過程, 我注意到一件很有趣的事, 就是大家都很注重官網首頁的設計跟內容. (廢話, 門面誒), 可是我發現很多人其實沒有了解官網首頁的真正用途. 大部份的人就只想把它做的美美的而已. 其實首頁的內容需要的不是產品介紹, 不是美麗的設計, 首頁真正需要的是一個 #客戶旅程路線 的引導. 什麼叫做客戶旅程路線的引導? 這邊直接舉個例子. 兩個月前, 我們有個賣肉乾的廠商, 做了一檔電視業配, 節目內採訪了他們工廠, 介紹了他們產品, 做得非常好. 節目撥出時, 他網站的流量從GA上很明顯的增加很多, 業績也有明顯提升. 不過可惜他節目上的前一天才跟我說, 所以當下看到流量進來時才想到幫他做規劃. 他的官網首頁, 本來放的東西大該就是品牌故事跟產品介紹, 這時候我就告訴他說, 趕快做一個產品頁, 頁面上的就是節目內的截圖, 節目內的介紹, 主持人吃了後的好評, 最後頁面上可以購買的, 就是節目上介紹到的產品. 最後再做一個節目介紹推薦的大圖, 放在官網主頁, 當作他的客戶旅程路線的入口. 後來節目有重播, 然後接下來的一兩個月打廣告也都以節目影片跟內容為重點, 所以後來官網主頁進來的流量, 也就都乖乖的照著規劃好的路線走, 然後買單結帳. 這樣做的目的非常簡單, 基本上現在電商下廣告流量都會送產品頁面, 而今天品牌電商會踩到主頁的流量大致上只有兩種 1. 看過聽過但是沒買過你產品的人從搜尋引擎或是直接打網址進來的. 2. 舊客戶來回購的. 看過聽過但是沒買過的人, 會進來,…
Ikea的流程借鏡網站架構
我第一次逛Ikea的時候, 印象就非常深刻. 因為它整個流程實在是太利害了 先把你送到他家頂樓, 讓你一層一層用轉圈圈的方式往下走啊走, 讓你所有東西都看過一輪. 然後走啊走的通常還沒走完整個心態都變了. 本來只是去走走晃晃的心態, 晃到一半看到了不錯的東西, 想起了家裡可能缺什麼, 心態就變成買家了. 本來只是去買一個東西的心態, 因為走一走, 看到其他也不錯的東西, 出來就變成買一堆東西了. 更別說逛完結帳後還有個冰淇淋休息區….. 很多時候, 東西不是給看得多就好. 而是要在對的時間點, 用對的順序, 一點一點慢慢的給人家看完. 意思就是今天如果Ikea把東西放在一個大空地, 讓我一次看完, 我會不知道從何看起, 選起, 但是當他把產品放在我的[流程動線]上, 讓我一點一點慢慢看完的時候, 我才有機會去看到我需要的東西. 我這個半點實體經驗都沒有的人, 為什麼要講Ikea? 因為原因很簡單, 網站流程設計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不喜歡大賣場類型的網站架構, 一次給人看一狗票東西就是會讓人有選擇障礙, 讓人不知道要從何買起, 甚至找不到他要買的東西. 我喜歡用一個品把人勾進來後, 然後在他看產品跟結帳的過程, 甚至結帳之後的每一個頁面上, 每一個點擊後, 一點一點的把它可能需要跟會買的東西一個一個給他看完.而每一個頁面上, 每一個點擊後面的品, 頁面, 都是可以優化優化再優化的 沒辦法, 流量貴的時候, 只能想辦法讓同一個人多買一點啊~ https://lihi.biz/2gaj4
購物心態 vs 購物車系統
購物心態 vs 購物車系統 撇開購物車系統後台功能不談, 純講前端網頁型態的話, 到底一頁式網站好, 還是傳統的購物車型態好? 這是我很常遇到的問題. 說真的, 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一切都得看你的品牌成熟度還有產品屬性 人的購物心態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為了購物而購物, 另一種是因為對某樣產品有興趣而購物 為了購物而購物這種流量, 通常進來網站心裡大該都已經有個基本的期望值. 比如說他知道進來就是要買3C產品, 某個品牌的化妝品, 某個牌子或是某個類型的衣服. 然後通常搭配這種流量形態的行銷模式大部份就是促銷, 周年慶, 全館買X送Y, 全館XX折之類的. 這種流量通常需要給他看越多品牌產品越好, 甚至同屬性但是多種不同品牌的商品. 看越多逛越久買的機會越大, 買的越多. 如果你的產品是這種類型的, 適合你的購物車就會是shopline, meepshop, opencart 這一類比較傳統型態的購物車. 換到實體模式的話大該就是costco, 全聯, 家樂福這樣的賣場. 基本上會去這些賣場的人心裡已經有個期望值他們會看到哪一類型的東西. 另一種購物形態就是因為對某一樣產品有興趣而被吸引進來網站的流量. 這種流量是因為一樣產品而進來的, 這時後你的購物車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他把專注力全部投放在這一樣商品上, 徹底的介紹這產品, 不能讓他分心. 一頁式網站對這種流量就非常的有效率. 網頁上沒有其他產品跟有的沒的文宣來擾亂對產品有興趣的人, 專注介紹主產品, 一條路線的購物型態, 進而達到轉換.換到實體的模式的話大該就是你看到一樣商品, 進去後有一個業務(一頁式網站) 專注地為你做介紹, 推銷, 而你走的時候通常就是帶走個主商品跟一些週邊配件. 還有另一個購物車型態決策的關鍵, 就是品牌的成熟度. 早期沒人認識你的品牌, 你可能做全館促銷也不會有人鳥你. 這時候拉幾樣主力產品出來用一頁式的形態來做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