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心態 vs 購物車系統 撇開購物車系統後台功能不談, 純講前端網頁型態的話, 到底一頁式網站好, 還是傳統的購物車型態好? 這是我很常遇到的問題. 說真的, 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一切都得看你的品牌成熟度還有產品屬性 人的購物心態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為了購物而購物, 另一種是因為對某樣產品有興趣而購物 為了購物而購物這種流量, 通常進來網站心裡大該都已經有個基本的期望值. 比如說他知道進來就是要買3C產品, 某個品牌的化妝品, 某個牌子或是某個類型的衣服. 然後通常搭配這種流量形態的行銷模式大部份就是促銷, 周年慶, 全館買X送Y, 全館XX折之類的. 這種流量通常需要給他看越多品牌產品越好, 甚至同屬性但是多種不同品牌的商品. 看越多逛越久買的機會越大, 買的越多. 如果你的產品是這種類型的, 適合你的購物車就會是shopline, meepshop, opencart 這一類比較傳統型態的購物車. 換到實體模式的話大該就是costco, 全聯, 家樂福這樣的賣場. 基本上會去這些賣場的人心裡已經有個期望值他們會看到哪一類型的東西. 另一種購物形態就是因為對某一樣產品有興趣而被吸引進來網站的流量. 這種流量是因為一樣產品而進來的, 這時後你的購物車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他把專注力全部投放在這一樣商品上, 徹底的介紹這產品, 不能讓他分心. 一頁式網站對這種流量就非常的有效率. 網頁上沒有其他產品跟有的沒的文宣來擾亂對產品有興趣的人, 專注介紹主產品, 一條路線的購物型態, 進而達到轉換.換到實體的模式的話大該就是你看到一樣商品, 進去後有一個業務(一頁式網站) 專注地為你做介紹, 推銷, 而你走的時候通常就是帶走個主商品跟一些週邊配件. 還有另一個購物車型態決策的關鍵, 就是品牌的成熟度. 早期沒人認識你的品牌, 你可能做全館促銷也不會有人鳥你. 這時候拉幾樣主力產品出來用一頁式的形態來做銷售,…
Category: 顧客心態
選擇不是越多越好
我也常常強調, 選擇不是越多越好,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加購頁, 只會有三~五樣產品輪播, 而不是大雜燴的方式通通亮出來 王品集團的菜單真的是優化最好的菜單 https://lihi.biz/4pYSy
顧客思維
今天看到一個問題, 問題的大綱是說, 有一種客人, 明明網站上價錢都寫得清清楚楚, 他們就是很喜歡私訊或email來問說 [多少錢], 有的人甚至直接丟 [$]過來 有些電商老闆覺得這類客人很沒禮貌, 有的會直接丟連結回去, 或是丟價錢回去就結案. 這邊我覺得很多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 [為什麼] 這些人當下會私訊 其實會私訊粉絲頁的這種人, 大部份就是兩種心態 1. 懶 2. 不會在網上下單 (可能真的不會, 或是你的流程太爛) 這時候, 如果你只是把連結或是價格丟回去, 除非他今天真的很想很想很想要你這產品, 或是沒有你這產品活不下去, 大部份的情況下其實你並沒有真正的解決他[當下的問題] 真正的對應方式, 其實是要在私訊內直接問資料然後幫他下單, 或是要電話打過去把單完成. 這樣你才是真正的解決了對方當下的問題, [懶]跟[不會下單] 而且你把網址跟價錢丟回去了, 不會看的還是不會看, 不知道怎麼買的還是不知道怎麼買, 不願意下單的就是不願意下單, 丟回去有屁用? 這些會私訊來的人的成交比例其實是非常高的, 因為他已經有興趣到願意直接跟你對談了, 而且在私訊內, 你還可以順便推銷其他產品, 買滿免運, 然後提高客單價. 這種機會, 能不好好把握嗎? 不要用你的思維去回應客戶, 要去理解客戶當下的思維, 然後給他們他們心裡期望的結果. 貝克 #你有想過客人可能第一次在你網站上購物嗎 #高鐵文又來了 #回答的話術很重要 #我的成長方式 https://lihi.biz/2MDoC
網頁流程優化之注重細節
網頁流程優化之注重細節 最近很忙, 忙著進化自己, 同時幫著進化別人, 這段時間其實學到很多東西, 但是也真的忙到都沒啥時間分享. 今天想分享的東西, 一樣是網頁流程優化, 但是我今天想講的是流程中,小細節的重要性 過去一兩個月, 我幫了不少人, 調整了網站, 網頁, 系統, 公司流程等等.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非常的不注重小細節, 而且大部份的人, 都不知道這些小細節是有多麽的致命. 今天, 你是企業主, 網站是你的, 你用的很熟悉, 產品是你的, 你非常了解, 但是這完全不代表你的客人對你的產品, 網站有著一樣的熟悉度. 你很清楚知道你的購物按鈕在哪, 客人不見得知道 你很清楚你下拉選單裡的先後順序, 客人不見得知道 你很清楚加了購物車後, 下一步要點哪去結帳, 客人不見得知道 你很清楚結帳頁哪些欄位是必填的, 哪些不是, 客人不見得知道 你可以很快地在你的網站上用3分鐘下完一單, 客人可能得花15分鐘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跟每個人說, 當你在測試流程, 看網頁廣告文案時, 你要降低你自己的IQ, 把自己當作一個對網站,產品完全不熟悉的人, 再從頭到尾走好幾遍自己的流程, 從廣告文案, 網頁文案內容, 加到購物車, 到結帳. 桌機跑幾遍, 手機跑幾遍 我通常會確保每一步, 都不會讓[不熟悉產品跟流程的我]有任何[購買上的疑慮], 我才會認為這是一個ok的流程/Landing page….
定價的神奇界線
上飛機前無聊來篇正經點的東西 第一件事 前幾天測試一支新產品, 定價在$799, 然後FB廣告一天跑$2000左右, 跑了三天後花了$6000後, 發生了一個超神奇的狀況 0單 <–從來沒發生過, lol (玻璃心碎了滿地) CTR不錯, 看完頁面的比例也ok, 也有人加到購物車, 但是0單. 這時候其實大該已經覺得這產品不行了, 應該是個失敗品, 但是放棄前想說降個價再試一次, 不然Moco可能會被我送去夜市擺地攤 (他進了40架), 我們把價錢從 $799降到$699 降完後, 幾小時內先進了兩單, 然後隔天還沒到中午已經四單 最後結論 – 我們[好像]找到了某個族群網路購物的神奇價格界線/甜蜜點, 以後定價大該會以這個價錢為出發點, 再過一兩天數據充足會再評估一次 第二件事 過去幾個月測試了大該有10幾件產品, 發現了一個挺妙的走向. 就是台灣中南部的購物能力好像真的比較強, 而且FB也知道這件事情. 因為每次新產品測試期的時候, 第一批進來的訂單會有80%是中南部來的, 北部都是後來放大後, 才慢慢居上. anyways, 廣播在叫要登機了~ https://lihi.cc/8tdgQ
打折打到骨折的最高境界
[削價競爭中的霸主, 打折打到骨折的最高境界] 前提, 這篇文不是什麼實戰文, 就是我自己沒事觀察周邊生態後叭噗出來的理論. 跟一堆講師跑去看書, 上別人的課後, 拿來當自己的教材有異曲同工之妙 (地圖砲直接命中一票講師跟神棍, LOL) 貪, 對大部份的人來說, 不是一個選擇, 而是一個深深植入到基因裡面的天性. 所以利用人性貪的本質來做行銷, 往往都會有基本的效益存在. 可是很多人行銷人不懂得怎麼運用這個人性的弱點, 所以他們只會做一件事, 就是打折打折再打折 ok, 好, 接下來要講故事的重點了, 這是一間在高雄的鞋店, 我個人真的覺得他就是打折界的霸主. (請看附圖) 基本上他們每幾個月就會換一次扛棒. 然後你能想到的什麼打折打到骨折, 老闆跑路了, 不幹了了錢賣, 結束營業剩下九天之類的. 你能想到的基本上我都看過. 他們簡直把這方法發揮到了一個極限. 而且我搬來高雄三年, 老闆已經準備關門跑路準備三年了, 鞋子我也買了N雙了他還在準備跑路, 永遠都是九天後關門大吉. 可是我覺得們最厲害的並不是削價競爭, 而是他們鞋子根本賣的就和外面同價, 甚至還比較貴. 所以他讓你在買的時候以為你是佔了便宜, 其實都只是買的人心理自爽而已. (非名牌鞋子其實很難當下比價) 基本上大該是這個模式 利用人性的貪誘你進來 利用市場的不透明讓你來說服你自己購買(便宜, 可買的心態) 如果不幸地發現自己買貴了(大部份都一段時間之後, 其實通常幾個月後也記不太清楚價格, 只會記得買到跳樓拍賣貨), 也不會有人刻意去承認或大肆宣揚. 這樣做能長久嗎? 他已經準備要跑路準備了最少三年半, 你說呢? #資訊不透明 #這篇隨便寫的…
用內容創造出需求
動物方城市這部片我並沒有一上映就馬上去看, 所以上映沒多久, 我就看到很多人用他的貼圖跟看到一些相關產品, 看到的當下其實我並不知道是動物方城市的周邊商品, 只是覺得一直看到這些東西, 而且都還不便宜, 心裡很不以為然, 覺得奇怪, 這些東西是什麼, 價值到底在哪裡 上個月我終於在快下片時去看了動物方城市, 看完後我很喜歡Nick這個角色, 所以我自己很開心的跑去買了一個Nick的公仔. 直到今天我拿到了這隻公仔時. 這時候兩個月前我跟波波黛莉的黃晨皓聊天時的一句話, 瞬間浮出我的腦海. [用內容創造出需求, 開拓新的市場] 其實Kim跟我說這句話的當時, 我並沒有太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因為我本身是以買廣告操作產品為主, 所以內容這塊離我有一點點的距離. 不過當下我聽了有偷偷記下來, 因為我總是認為, 利害的人講出來的話應該都有他的道理邏輯, 先記下來以後可以慢慢琢磨. 直到我今天收到這公仔時, 我真的秒懂. 這公仔其實不便宜, PC Home上面一隻賣快$500, 基本上如果今天我沒看過這部電影, 然後要我花$500去買這隻公仔, 我會覺得我自己跟智障一樣.可是看完電影之後, 因為電影的內容, 我對這隻虛擬的人物產生了興趣與需求, 導致我自己去pc home上面做了一個購買的動作. (沒有透過任何廣告) 內容, 是很奇妙的東西, 他或許沒有辦法像廣告一樣能提供即時的數據與價值, 但是它所帶來的連鎖反應跟效益相較下是比較長久的, 而且最厲害的地方是, 他能夠把一個思想種子植入到你腦子裡, 然後讓這顆種子自己在你腦海裡發芽. 或許先用廣告創造出獲利讓公司生存, 然後再把獲利投資到內容裡來做長久的思想植入跟品牌導向, 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吧? #高鐵上思考中 #發正經文刷存在感 #懂了就要趕快去執行 #買玩具買出心得 …
文案小建議
我剛喝了點酒, 還沒想睡, 剛好又有人靠北說我最近都不太發言, 所以我來隨便寫點東西好了…. 我沒看你們的區域性, 送貨點什麼有的沒的, 小黑提到的問題請自己修改. 我的意見純粹從你po的那篇文案開始. 首先我不會搞的整個文案像是菜市場一樣, 我會切開來, 怎麼切? 我會拍一些圖, 全部都是青菜, 豆腐, 水果 下廣告時TA我會抓吃菜吃素跟一些吃菜的宗教 再拍一些魚, 蝦, 龍蝦,螃蟹等等 下廣告時這篇我會下給愛吃海鮮, 日本餐, 壽司的 依此類推, 把所有族群切割出來, 投出去後來算每個品類的投資報酬率, 然後從最好的一塊開始量化, 先把最賺錢的族群整個放大搶市佔, 搶完後, 再去打其他類別 至於文案, 說實話, 我最最最最討厭的觀念就是, 誰說賣東西一定要折價? 誰說賣東西一定要拼便宜? 誰說價錢低一定就會賣得好? 就是因為這種鳥觀念害死一堆人, 搞得大家沒利潤, 養出了國民貪小便宜的個性, fuck this shit 真正的廣告是要打到人的心坎, 打到對方就算知道你東西貴也願意掏錢. 你的文案基本上我會走這方向 ======= 食安問題滿街跑, 你吃的蔬菜真的新鮮沒農藥嗎? HonestBee 幫您把關, 挑出保證好吃, 吃了安心的蔬菜水果 想知道HonestBee厲害的地方, 點進來看看就對了 ======= 海鮮的話你知道海洋污染多嚴重嗎?…
行銷基礎小秘訣
人們在乎的是產品能為他們帶來什麼好處, 用了你的產品如何讓他變得更好, 活得更快樂. 先給他們看你產品的好處, 再給他們看事實. 基本上你告訴使用者你的產品是哪裡製造, 工廠有多乾淨, 認證有多堅強, 也比不上告訴他你的產品能為他帶來多少好處來的有效率. 基於這個考量點, 我的landing page會在介紹完好處後, 當作一個break point, 放一個CTA (call to action), 然後能成交的先成交, 有興趣繼續閱讀的, 再給他們看技術文, 事實, 然後最後再放個CTA ================== 行銷前先了解你的客戶群為什麼要買你產品. 如果他們要買的是咖啡, 給他們看咖啡. 不要盲目的買咖啡關鍵字, 然後流量送官網主頁. 如果你請ABC來代言你的產品, 流量送到你的產品頁時, 請用ABC的照片. 如果你請ABC代言, landing page上放的卻是XYZ的照片. 客戶期望看到的是ABC, 當他們看到ABC時, 有增加conversion rate的目的, 你如果放XYZ, 他們搞不好連XYZ是誰都搞不清楚. 確定你的廣告跟你的landing page是連結, 有關聯性的, 不要東跳一塊西跳一塊. ================== 最有吸引力的兩樣元素是sex 跟 self improvement (這兩個字我不會翻譯, 反正就是用了你的產品會更帥, 更性感, 吸引更多異性) 在landing…
讀大學很必要嗎?
他說的那種人, 遲早會創業, 所以根本不需要念大學. 我身邊的創業家80%都大學沒畢業. 因為還在上大學就開始搞, 還沒畢業就成功了, 沒時間上課,然後就離開了. 還有, 這種人也不用怕找不到工作, 因為現在, 只有死公司是看學歷, 活公司看的是經驗, 態度, 跟你做過的東西 死公司他也待不下去, 因為不會有發揮空間, 活公司他會待得很快樂. 而且, 這不是未來, 這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 這是現在進行式. ============================ 我還在高中時, 就很迷電腦的世界, 跟那時候的電話撥接36k 56k上網, 我那時跟我媽說, 我不想去唸大學, 想專心專研我有興趣的世界, 考電腦證照. 我被罵了一頓, 我媽那時驚恐的表情, 印在我腦海裡一輩子. 所以我想了想, 還是跑去唸了大學. 到了大學, 因為想早畢業, 所以學分都拿滿, 但是錢缺的兇, 每週還打工超過30小時, 也因為打工, 根本沒時間跟精力唸書, 也懶得念. 好險電腦有點小厲害, 課上聽一聽就懂, 不用念, 所以我當時的成績單長這樣. 所有科目成績幾乎都是C, 偶而一兩個D, 但是所有電腦有關科目全部A. 那時候同科系的台灣同學電腦作業我記得很多還是我代做的. 也不是說不想念其他科目, 剛進大學時就有嘗試過. 印象最深的是社會學. 第一次考試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