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只貼在自己公司群組. 但是蠻多人問能不能分享這趟美國行的內容, 所以就截圖過來了. 說真的這趟沒有學到太多技術跟行銷上的東西, 真正領悟到的東西大致上就是環境跟身旁的人真的很容易影響你的格局跟視野 https://lihi1.com/8eR9Z
Category: 創業
天才做不到的事
朋友今天問我, 如果有人投資7000萬在我公司, 我會如何運用. 我很認真想了一下後給他的答覆是 [我會拿來做天才沒辦法做到的事] 他聽完後笑了, 說這句話好精髓, 好重要, 他要把他寫下來. 我講完後也笑了, 因為我到今天終於發現這才是創業屹立不倒的精髓 https://lihi1.com/o0ssL
刷卡上的優化
[刷卡上的優化] 利害電商系統內準備推出一個好棒棒的功能 很多時候成交率根本不是死在頁面跟產品, 而是死在客人刷卡刷不過, 一下3D驗證, 一下什麼卡跟刷卡機構不相容. 我在電商群組太常聽到老闆們靠腰靠北說某某某刷卡公司老是失敗失敗又失敗. 想了一段時間後, 我決定靠流程來優化這個問題. 1. 把刷卡做成站內付, 不再跳到第三方刷卡頁面 2. 如果刷卡不過, 直接問客人要不要改成貨到付款 3. 如果客人不要用貨到付款, 重刷的時候自動跳另一家刷卡機構 第三點我們同時會用在刷卡負載平衡上, 因為上次某個商家一天就把綠界刷卡額度刷爆了, 搞得他當天最後三個小時所有客人都不能刷卡付費. 後台多放幾家刷卡機構做自動負載平衡就能避免這個問題. #隱形而且不影響流程 #但是可以提高轉換率跟出包率的功能 #我想出來的 #趕快稱讚我!!!! #沒專利註冊 #其他系統商要抄請便 #詹詹律師說公開的話別人就不能註冊專利搞我 https://lihi1.com/fXVHM
老闆必修課, 一週工作幾小時才夠?
[給老闆們的問題, 一週工作幾小時才夠?] 以前的我, 是一個100%的執行者. 創業前幾年, 正職 + 自己公司的事情, 一週工作70+小時算正常.後來工作辭掉, 全心在事業上時, 還是一個人, 什麼事都自己來. 也因為這樣, 什麼DNS, 伺服器設定, 網站架設, 程式設計, 行銷企劃廣告操作, 客服, 官網, Amazon等等, 什麼鬼都會, 一週工作時間一樣是70hr+ 後來回台灣了, 回來後半退休玩樂了兩年, 每天打牌釣魚還有上電商社團跟人吵架為樂, 後來覺得這樣真的太無聊, 剛好又遇到台灣Facebook紅利期, 於是在台灣做了點電商, 開發起電商系統跟短網址, 慢慢學會依賴團隊, 把事情都分出去, 我甚至到後來強迫自己, 就算是小事, 也要分出去讓別人去完成. (看起來真的很懶) 很多人都以為我很忙, 說真的這只是一個假象.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 我電話24hr靜音不接電話, 私訊我會看, 但是只要不是廠商, 我都會放著有空才回. 目前我唯一回覆最快的就是 lihi的客服, 我甚至會在上面跟使用者聊天, 因為 lihi 對我來說算嬰兒階段, 城堡跟護城河還沒蓋好, 我希望有第一手的資訊以方便有事時可以有最快反應. 我已經從以前一週工作70+小時, 慢慢的變成現在其實我一週工作時間, 連15小時都不到. 有時候我一週開電腦的時間甚至加起來不超過10小時,…
流量分佈圖的指引
我請我們偉大的工程師在lihi管理台做了流量分佈圖 然後我看到了一些完全空白沒流量的國家, 有些還連聽都沒聽過, 不知道是沒網路還是因為鎖國..? North Korea – 北韓 French Southern and Antarctic Lands – 這是地圖上最下面那一個小空白的島, 翻譯說是南極??? falkland islands – 福克蘭群島, 人口3400人..?? West Sahara – 西薩哈拉, 這是一個國家..?? Somaliland – 索馬利蘭, 沒聽過… 然後還有很多聽都沒聽過的國家有著少許的流量 (大部份都非洲國家), 不知道是詐騙還是因為有華人在那邊看中文網站? 這些沒聽過的國家大該像這樣 Mauritius Mali Guinea Bhutan Gabon Papua New Guinea #流量分佈圖蠻多資訊可以挖掘的 #給了我很多未來方向跟想法 #使用者分佈圖也有 #不過空白國家就很多了 #我的征服世界地圖 https://lihi1.com/zXM9H
產品 vs 生態鏈
[亂七八糟碎碎念之 產品 vs 生態鏈] 剛剛看了一下 Shopify股價, 他真的已經離我而去, 從我買的$98才一年多就已經快$200了. (留言內有當初一年多前的貼文) 很多人問我都看什麼線, 看技術圖什麼鬼的, 其實我早就說過了, 我根本看不懂圖, 我也完全看不懂股票. 我會看上shopify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我覺得他就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武學奇才. 大部份的公司都是以創造產品為主, 而這些公司的起伏看的都是產品的銷售量. 當產品銷售量好的時候就升天, 產品不行的時候就落地(這不是廢話嗎?), 然後新品銜接不上或是方向不對的時候, 常常就直接被打入地獄 (Hello Nokia / Motorola) 但是市場有一些公司, 數量真的很少的幾間公司, 他們的目標不是創造產品, 而是創造產品後打造出一個生態鏈. 蘋果用手機打出了市場, 然後創造了app store, 一個給使用者跟開發者互相得利的平台 Amazon本來只是個賣書的, 賣到後來他們也知道這樣下去一定完蛋, 於是弄出了一個 marketplace 而轉型成為平台. Shopify 也是一樣, 他創造的不是純產品, 他的目的其實就是打造一個平台, 進而創造出一個屬於他的生態鏈. 而今天的市場, 有能力創造出這樣生態鏈的公司, 在我看來真的是少之又少, 這也是我看上 shopify 的最主要原因, 他們不光是專注開發產品, 他們更專注於打造讓開發者還有賣家互利的生態圈. 其實還有一個人也在做這件事情, Elon Musk,…
到底要不要研究競爭對手?
[到底要不要研究競爭對手?] 同時跨越電商跟軟體界, 說真的不難看到一堆人彼此研究(ㄔㄠ)來研究(ㄔㄠ)去, 研究產品, 研究素材, 研究圖, 研究功能, 研究訂價. 利害一點的甚至整個品牌服務都研究得很滿 我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太研究競爭對手, 甚至連看都懶得看, 都是自已走自己的路, 講句實在的, 不是我不抄(講研究太麻煩, 不管了, 直接講抄了), 而是今天有太多太多的東西, 當你只看到表面時, 就算照抄你也不會成功. 很多時候我常常聽到有人說 “某某某品牌營業額超高, 我只要照做, 吃下它們的XX%就夠我爽了” 我聽到後總是笑笑的, 你抄人家的廣告文案素材, 可是你怎麼知道人家後面加購有什麼? 回購怎麼跑? EDM多久發一次? AB測試時你到底走的是A還是B? 產品成本多少? 廣告費實際花多少? 很多時候, 尤其是軟體業, 甚至更有可能的是人家第一次客戶獲取成本根本是賠錢的, 獲利靠的是後端加購回購跟再行銷. 如果很不幸的剛好抄到這種的, 那你還真的是抄到棺材, 抄一抄直接倒一倒回老家. 所以我幾乎根本不看競爭對手的產品, 我們家的服務, 100%都是使用者需求導向的開發, 也因為如此, 產品成形後, 他很有可能只會符合某些族群. 也因為這樣, 很多人來詢問我們電商系統時, 我只要發現不適合, 我也就大方的通通往競爭對手送. (我送了超級多人去super landing 跟 shopline). super landing 老闆還是我好友,…
奇幻創業故事
昨天看完了朋友推薦了一部Netflix劇, 真人真事改編, 全歐最酷線上藥頭 (一堆人私訊我問片名是怎樣, 這個就是片名啦) 本來以為就是一部毒梟片, 看沒多久才發現原來是兩個不起眼的高中魯蛇兼程式天才, 寫出了一套超強加密電商系統, 然後用電商的方式在網路上賣毒, 然後19歲就變成歐洲毒王 其實從我的角度看這更像是一個電商的創業故事, 講他們怎麼讓公司成長, 怎麼從暗網規模化到明網, 怎麼處理貨源, 物流, 金流, 匿名, 加密跟客服等等. 如果你也是活在線上, 靠網路吃飯, 這部很推 #HowToSellDrugsOnlineFast #照片是真實事件的本人 #非主角 #產品屬性很重要 https://lihi3.me/0DdCI
訂價決定成敗
訂價決定成敗 自從上次PO完兩篇疫情轉型的文章後, 我收到了很多, 真的蠻多人正在轉型或是準備轉型的人來問問題. 全部是餐飲業, 大部分都已經起了個頭準備開發產品或是產品已經開發好. 我花了點時間把所有人的粉絲頁, 網站, 產品成本, 售價, 公司結構了解了一下後. 我發現幾乎95%的人都有同樣的問題. 產品售價 | 產品售價 | 產品售價 很多人給了我類似以下的成本/售價 成本80的東西要賣150 成本100的東西要賣$200 成本250的東西要賣$500 而我回答這個東西回的有那麼點不耐煩了, 所以決定直接寫一篇文以後方便我複製貼上….. 我直接說重點好了, 要做電商, 產品結構要正確才能活得下去 廣告費的成本一單大該抓$400 產品成本最好不要超過 30% 管銷大該抓20% 淨利大該抓15%~18% (規模越大淨利越低) 最後, 平均客單價要1000以上, 最好超過1200. 1200(平均客單) – 360 (產品成本) – 400 (廣告費) – 240 (管銷) = 200 淨利 如果今天我隨便拿上面任何一個成本/售價來套入這個公式 1200 ( 150 x 8 )…
轉型 part 2 – 疫情爆發
轉型 part 2 – 疫情爆發 Part 1 在這 -> https://bktsai.com/TransitionPart1 其實5月12號那天確診數上二字頭時, 大該就可以感覺到情緒在醞釀了, 營業額就這樣兩倍, 四倍, 八倍的一直翻上去, 尤其是在每天兩點陳時中開完記者會宣報確診人數後, 營業額都會衝一波到7點左右. 這段時間我就是看著疫情狀況, 請對方補疫情相關素材, 邊測試邊往上慢慢拉. 這邊我要聲明一點, 很多人在疫情時營業額飛了人也跟著就飄了. 面對現實吧, 這種時候營業額會飛跟你的能力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今天疫情爆成這樣, 我叫我家的狗來投Facebook廣告效益應該也差不多就是那樣. 現在炸的這種營業額其實就是一個天時(疫情)+地利(產業對)+人和(有準備)的產物而已. 這種時間只要產業對, 要創造營業額真的就是簡單, 真正難的是後勤跟疫情結束時怎麼收尾才是重點. 以往我的個性通常是看到機會就什麼都直接給他 to the moon, 不過這次很怕還沒上月球朋友3號會先上天堂, 所以我就慢慢觀察調整. 果然跑沒幾天就開始遇到問題了. (以下大部分都是老闆來我家討論時激情的口述), 先說, 這時候以往建立起來的人品就靠北重要了. 我們遇到了超多問題都是各大廠商老闆大力相挺才過的. 遇到紙箱不夠, 因為疫情的關係, 廠商說生產線被政府招走, 兩個負責人+員工騎摩托車在高雄三個地區收刮了上百個紙箱, 想像快40度的天氣, 一次只能載8~10個紙箱, 各大超商一直來回跑, 花了整個下午才收到上百個紙箱, 後來 Ken 提供了另一家更有力處理紙箱的大哥才搞定. 豬肉供應卡, 聽3號說他跑去找菜市場的阿嬤把人家每天殺豬的肉掃光, 真的不夠了,…